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贵州站:gz.xnzjw.cn
西南作家网-贵州站: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少年的水乡与成年的江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李鲁平    阅读次数:1666    发布时间:2025-09-19

 

在水乡生活风情层面,彭蠡泽水乡有很多江湖平原水乡和长三角水乡没有的风貌,如小说《元宵》中对水乡元宵节“抖狠”和“抢滩”的描写,抖狠原本是男青年为展示自己的力量和野性,但很快演变成女青年物色丈夫的舞台,而湖边就两个大姓,两个大姓还要争湖产,即“抢滩”。因此,往往在抖狠舞台上相中的人就是未来在抢滩中的对手。这一细节在呈现水乡独有风情的同时,揭示了水乡风俗影响水乡人生活的机制,并且这一机制是无法逃避的。其他,如小说《金鲤》中,水伢的爷爷在山洪爆发的时候,带着水伢在河口垒起水围子,等待洪水退好后兜住鱼群;《男孩胜利漂流记》中所写的胜利一家在淹没的屋顶上搭棚子过生活,在洪水中捡浮财,用倒扣的饭桌“放吃食”,救济洪水中飘泊的灾民;《金鲤》中水伢守护鲤鱼产籽;《精古》中所写的“摸脚迹”,鱼把人的脚印当窝,渔民顺着脚印摸鱼,等等,都是彭蠡泽水乡的独特风情。

 

二、少年的水乡:

以美好、善良、纯真为特质

水乡是具体人的水乡,是成年人的水乡,也是儿童的水乡、少年的水乡。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有不同的水乡生活记忆,不同的水乡生活经验、不同的水乡生活史。於可训先生的许多小说是从少年的视角展现彭蠡泽水乡世界。

《金鲤》是书写彭蠡泽水乡世界的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少年水伢救了一条受伤的鲤鱼,少女细女给鲤鱼取名金鲤,跟她姓,当鲤鱼是妹妹。他们用养鸭的饲料给金鲤喂食,用水草给金鲤营造安全的藏身之处。尽管他们最终将金鲤放归湖心岛的湖滩上,但金鲤经常光顾两个少年的船底,或者啃咬船板,或者浮出水面吐水。水伢觉得金鲤啃咬船底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催眠曲,他梦见自己与金鲤睡在一起,甚至觉得母亲就在身旁。金鲤给两个少年带来美好,也酿成悲剧,为保护产籽的金鲤,水伢被坍塌的泥土掩埋。小说的结尾,湖滩上的细女对着产籽后离去的金鲤,发出一声轻轻的呼唤,那呼唤声无疑是感叹自我命运的无奈、伤感,也是对少年水伢的不舍与思念。

两个少年美好而忧伤的故事,充满了复杂的内涵,蕴藏着善良、勇敢、智慧及纯真之爱。比如:水伢明知护岸的石头被挖走,湖边的山体可能崩塌,当暴风雨来临时,安顿好细女之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奔向金鲤产籽的湖滩;水伢与鱤鱼搏斗等等。小说描绘了人与鱼关系的美好:细女不准伤害黑鱼幼仔,为此甚至与水伢闹翻,直到水伢救了一条黑鱼才和解;细女安抚受伤的鲤鱼,“水伢哥哥已经把坏蛋抓住了”,鲤鱼张大眼睛,似乎在对细女诉说。小说还展现了人与水乡生活的美好:游泳的小狗跟划船的水伢比速度;细女跟水伢比赛吃莲蓬;细女把云彩想象成仙女的裙摆,云雀的叫声,天上的花荷包。小说也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细女送鸭蛋给水伢换钱,给爷爷治病;水伢与细女在船上唱黄梅戏、对歌;细女的爷爷与水伢的爷爷,在喝酒、聊天、试探中结亲,等等。这些多层次的丰富的内涵,把水乡少年的美好,水乡世界的美好,描绘得令人向往,尽管其中夹杂着悲伤与遗憾。

同样善良的还有《元贞》中收竹笼子、捡野鸭的两个堂兄弟。元贞不想把新衣服打湿,他知道前面有一道水沟。临到野鸭跟前,让“我”去捡野鸭。“我”果然掉进了水里,打湿了衣服,但得到了有头有脖子的半只野鸭。元贞不能掉进水里,是因为他们家的新衣服几个兄弟轮换穿,一个兄弟穿一年,现在刚轮到他。如果不是刚穿新衣服,元贞说他不会让“我”掉进水里。兄弟二人简单的对话和生活,让在水乡的冬天倍加温暖和美好。

《男孩胜利漂流记》是彭蠡泽水乡世界的另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与《金鲤》回荡的天真、浪漫、忧伤不同,《男孩胜利漂流记》里奔腾汹涌的是水乡少年的生活智慧和趣味。渴望有一个妹妹的少年胜利在一个漂浮的扁桶里发现了一个小女孩。于是,他趴着扁桶,与睡在扁桶里的小生命经历了一天一夜的飘泊历程。其间,他采集野蒿芭,用蒿芭汁喂小女孩,自己以蒿芭渣充饥;他爬树掏喜鹊窝,把喜鹊蛋喂给小女孩,顺便从喜鹊窝中收养一只小喜鹊;为了抵挡阳光,他用喜鹊窝的树枝在扁桶上搭建凉棚;他在洪水中驱赶抢食的鹞鹰;在洪水中做各种与妹妹有关的梦。少年胜利波浪起伏的旅途,以获救而结束,他和扁桶中的小女孩被岳家湾的乡亲当做神抬上了岸。整个漂流中,少年胜利没有慌张、惊恐、胆怯,而是充满自信、勇气和胆识。紧张、惊险的1954年汛期因为少年胜利的经历而有了一种淡定、自得的气息。生动的趣味还来自于胜利让大黄狗认扁桶中的妹妹,来自于胜利对洪水中饥饿鸟儿的关爱;而淡定的气息来自水乡的人在屋顶搭建了棚子,提前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用绳子吊上屋顶的各种生活物质;来自于胜利在屋顶用草把子抓黄鳝;来自于父亲在洪水中打捞浮财和安抚漂流的亡灵。当然,关于坐台子、岳王爷、大鹏鸟的传说更为胜利洪水中的飘泊和汛期中的水乡生活增添了民间文化魅力。

这一切共同完成了少年视角下的彭蠡泽水乡独特性构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094030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