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以最大的牺牲保卫了自己的国家。这样的历史背景一定会产生伟大的传世作品。《黄河大合唱》《延安颂》等,不仅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决心和意志、为实现民族的全员动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同时它们也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经典作品一直流传到今天。每当我们听到那气壮山河的雄伟旋律,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都会让我们眼含热泪。
在现代中国,抗战文艺创作,很早就全面展开了。特别是1934年,田汉开始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剧本讲述了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到奔赴抗日前线的故事。这是一段在民族危亡关头诞生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故事。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歌词凝练有力,旋律激昂奋进,完美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敢斗争的精神。在文学方面,东北作家群创作了重要的抗日作品,如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抗战题材的文学创作也随之日益高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当代文学史上确实也涌现了一些表达“抗战记忆”的作品。这些作品有鲜明的大众化特征,也更注重描述战争胜利的过程,以及人们对战争必然胜利的乐观信念。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对战争本质更深入的揭示还远远没有完成。希望我们能够创作出既超越过去也超越西方的、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品。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