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仲夏,初进藏,游寺庙,拜佛像,听掌故,赏古迹,观湖泊,听涛声。望白云雪山一色,叹蓝天空灵无暇;随虔诚信众念佛,荡涤俗体凡心。世界屋脊八日行,处处是景处处新。神仙降临不肯走——净土,老夫感慨不虚行——随缘。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珠峰不是云。黄山归来不看岳,雪域之外无天庭。
一、 拉萨印象
拉萨,藏文乃神圣之地,雪山环抱,绿树成荫,沿拉萨河而建。城内马路平阔,纵交横错,四通八达,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与内地城镇无异也。仰望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巍峨耸立,庄严肃穆,——拉萨之象征。蓝天红日、风动经幡,相映辉洒,彰显其神秘,令人敬畏。近观宫殿,纯净洁白之色调,与远处雪山、高端白云,融为一体,是云、是山、是宫?遥相呼应,难辨难分。看山脚诵经道上,无数信众,或诵经,或念六字真言,或手持转经筒,或礼数佛珠,或合掌于胸前,虔诚严肃、心静如水、步履轻盈、人众而有序、声杂而有韵律之谐音,局外人惑而不解,神秘无穷。此地无争斗,粗野而绝迹;人心向佛,众善奉行,无虚假之虞,亦无表演之嫌,祥和之气,油然而生。却未见悬挂张贴“文明和谐”之标号。此与他处之不同者也。何哉?和谐,自在人心,利己亦利他,利己而非损他,敬人如敬佛,助人即善行。随地是道场,无处不参禅。庙堂之尊,率先垂范,朝野上下,善缘广布,民众效行,岂有不和谐之理!
城内大昭寺,乃藏传佛教之圣地。僧侣于此,朝夕礼佛膜拜,潜心修行,三生有幸。千里外之信众,不辞辛苦,前往大昭寺朝圣,甚至命丧于磕长头路上,而无怨无悔。心诚如斯,堪称世间之绝,非僧侣信众者难解也。大昭寺,所以为朝圣者之首选,皆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塑像之故,佛祖曾为其开光,且全世界之唯一。
至于城内小昭寺及其传说,史上援藏者第一,乃大唐文成公主,其与松赞干布爱情故事、治藏佳话,乃至“十年浩劫”对藏传佛寺,及其文物,惨遭破坏等等,于此不再赘述。但是,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失,深刻之历史教训,不仅是藏传佛教之伤痛,也是中华民族之伤痛,是民族之永恒记忆。
史曰:国运兴,佛教兴;佛教昌,国运昌。
二、林芝美
从拉萨出发,驱车一小时许,翻越海拔五千余米米拉山口,便进入林芝地区。车窗外,秃山渐见绿色,灌木渐成片,乔木渐成林,植被不断加厚,空气湿润,含氧量增高,牧场退出视野,溪流潺潺,农民驭耕牛、农田作物呈现,使人耳目一新,疑出雪域,走进江南。
林芝,素有雪域高原小江南之称,名不虚传。林芝,地处西藏东侧之横断山脉,是雪域高原相对高差最大地区。沟壑,盆地,海拔较低(海拔三千米左右)。此地,雨量充沛,江河纵横,树高林密,原生态完好,是西藏地区唯一农耕文明发祥地,是雪域高原之粮仓。
卡定沟瀑布,乃雪域高原之奇观,位于林芝县,尼洋河畔。卡定沟,山高谷深,古树参天,山势陡峭,奇峰异石。山脚是阔叶树,山腰是阔叶、针叶混生林,而山顶则是针叶树种一统天下。遥望主峰,悬崖绝壁、云雾缭绕间,一道瀑布倾泻而下,状如天河决口。瀑布左右,峭壁之上,天然形成的观音、双面佛等肖像,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瀑布对面,峰峦悬崖间,“神鹰献宝”、“神龟驮宝”,神奇传说连连。拾级而上,合抱树木,如列迎客。登上观瀑台,落差近200米,瀑布如注,水雾弥漫,如雨丝飘洒,峡谷若隐若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山间汩汩清泉,相映成趣。俨然一副雪域高原奇景图。
林芝美,不仅在古树名木、水丰山青,飞瀑流泉,而在于世上相对高差最大之峡谷。雅鲁藏布江下游,滔滔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7756米),峰回路转,马蹄形显,又有加拉白垒峰(海拔7151米),遥相呼应。从南迦巴瓦峰颠,到雅鲁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达7000余米,堪称世上切割最深、海拔最高之峡谷。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流急浪高,声震天宇,雄伟壮观.。同时,仰望峰峦耸立,银装素裹,冰冻寒彻,肃穆而神秘;然而,脚下岸芷汀兰,热浪滚滚,挥汗如雨;江水拍岸,卷起千堆雪。如此强烈对比,垂直气象之奇观,堪称仙境,而林芝独有。此乃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名扬四海,慕名者络绎不绝。
此仅为林芝美之万一而已。
三、纳木错畔遐想
“纳木错”,为藏语,“腾格里海”,为蒙古语,皆为天湖、灵湖,或神湖之意。纳木错于西藏中部,当雄县与班戈县之间。湖面海拔4718米,状似长方形,东西70千余米,南北30余千米,水面约1920平方千米,最深处33米,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上海拔最高大型微咸水湖泊,西藏湖泊之冠。
纳木错,乃藏传佛教名胜,信徒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之道场。遥望其东南,念青唐古拉山直插云宵、终年积雪,云雾朦胧。北侧乃和缓连绵、奇形怪状之丘陵,草原广袤,神湖风平浪静,状如明镜,无数信众,朝圣膜拜。游客慕名而至,赏湖光山色,驻足留影。清晨,湖面茫茫,水天一色,群山若隐若现;浩浩乎似云如雾,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似仙女临凡,注视信众、游人。云雾散尽,朝阳出山,清风拂面。此时,念青唐古拉山,峰清雪白,牧场如毯,羊如白点,似游动白云,如冻结堆雪。蓦然,气像如川剧变脸,时而狂风大作,时而乌云盖天,风雪飘洒,如素蝶飞舞。顿时,大地素裹,寒如严冬;顷刻间,云开日出,暖阳灿烂,湖静如镜,光风霁月。一日之内,春夏秋冬,轮番上演,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昭然。傍晚,夕阳西下,余浑烧云,雪山红染,霞光闪烁,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遐想无限。
漫步纳木错之畔,远望,近观,沉思。纳木错,高海拔一池冰雪融水而已,藏民心中,却如此神圣?佛教文化使然。佛教精髓,融入到藏民血液,融入到雪山冰川、湖泊草原,融入到雪域高原每一寸土地。藏区生产力落后,是历史事实。但是,藏民族将山川湖泊,赋予神灵,林木花草、禽兽鱼虫视有灵性。时至今日,有人误认为藏区落后之根源。其实,是藏民族敬畏自然,与山水相依,生态平衡;藏区全民信教,诸恶非为,诚心向善,今生积德,往生果报,来生成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乃藏区之常态。此为落后乎?然而,生产力“先进”之地,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类生存告急;文化“先进”之区,假话充斥于耳,假货俯首即是,如履薄冰,防不胜防;诚信缺失,好人难当。先进与落后,无需争辩。佛教文化之魅力,正在于此。
雪域高原,留给我们太多思考空间。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